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近日,比亚迪宣布旗下22款智驾车型大降价,最高补贴优惠可达5.3万元。吉利、上汽通用也跟进降价。
当前,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比拼利润的关键时期,在这场竞争中,哪些企业会难以支撑,汽车行业是否会出现类似恒大的危机,值得深入探讨。
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
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,主要是概念推广阶段。早期新能源汽车被称为电动车,特斯拉率先向全球宣传电动汽车理念,比亚迪等车企也跟进布局。
当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概念逐渐接受,产业进入市场扩张阶段。这一阶段企业重点在于提高营收,核心是抢占市场占有率和扩大生产销售规模。市场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,企业此时首要目标并非立即盈利,而是通过加大生产、拓展销售渠道、推出新车型等方式,尽可能扩大市场份额,建立品牌影响力,为后续盈利创造条件。
市场份额达到一定程度后,企业必然进入利润创造阶段。利润对企业至关重要,直接关系到企业现金流能否实现正向循环,保障企业持续发展。
从市场扩张阶段迈向利润创造阶段存在诸多挑战,企业发展中积累的债务需要支付利息,这就要求企业同时满足多个条件:一是保持营收稳定增长,让市场认可企业债务价值;二是实现正向现金流,具备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;三是通过市场竞争挤压同行,扩大市场份额,进而获得产品溢价。
回顾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,初期主要是挤占燃油车市场份额,当时外资品牌在燃油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。2022-2024年,作为豪车代表的BBA为应对竞争不断降价,但仍难以阻挡新能源汽车的冲击。
比亚迪在2024年1月推出7万多元车型,引发市场强烈反响,如今再次对智能驾驶车型降价,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比拼利润的新阶段。单纯依靠新能源汽车概念已无法满足市场竞争需求,2024年下半年,智能汽车智驾概念兴起。
汽车智驾的发展现状
目前,智能汽车智驾处于概念推广阶段,尚未给企业带来明显营收增长。当下关键在于,哪家企业能够将智能汽车概念转化为实际市场规模,率先抢占市场,就能在后续发展中更快实现盈利。
这正是比亚迪此时对22款智能汽车降价的原因。比亚迪在电池领域有深厚积累,掌握上游核心技术,具备原材料成本优势,因此在价格竞争中拥有主动权。
比亚迪的降价行为引发行业争议,部分企业认为这种竞争方式加剧行业压力,但从商业竞争本质看,企业利用自身优势获取市场份额是正常市场行为。
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的两个阶段
过去近2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,竞争格局经历两个阶段。第一阶段是与外资品牌竞争。以BBA为代表的外资豪车品牌,凭借传统燃油车技术和品牌优势曾占据市场重要地位。
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变化,其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滞后,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。为适应中国市场,BBA也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。
第二阶段是内资企业间竞争。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熟,内资车企竞争愈发激烈。一些竞争力较弱、经营不善的车企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,这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。只有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企业,才具备代表中国汽车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。
参考恒大案例,恒大在房地产行业因过度依赖高杠杆扩张,市场环境变化时资金链断裂导致危机。如果其能成功拓展海外市场,或许能避免困境。
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,车企若仅局限于国内市场竞争,无法开拓海外市场,一旦国内市场饱和,竞争加剧,就可能面临类似恒大的经营危机。因此,车企能否走出国门,对其长远发展至关重要。
比亚迪此次智驾车型降价,开启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轮竞争。在比拼利润的关键阶段,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将决定其市场地位。
在产业竞争格局不断变化中,具备核心技术、强大盈利能力且能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,才有望在激烈竞争中胜出。汽车行业是否会出现类似恒大的危机,还需持续关注市场发展。
素材源自@黄士铨看世界
2025-05-29 20:09:34
2025-05-29 20:09:34
2025-05-29 20:09:34
2025-05-29 20:09:34
2025-05-29 20:09:34
2025-05-29 20:09:34
2025-05-29 20:09:34
2025-05-29 20:09:34
2025-05-29 20:09:34
2025-05-29 20:09:34